第14章 坂田山枝

作者: 才意识到自

  (如果有读者喜欢陕北道情的话,可以去上网查查,最好去实地了解,陕北道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,如今传承难觅,在不保护可能就会消失,小狼再次呼吁大家有人出人,有力出力,实在不行,多宣传一下,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,使得他能够重新焕发生命力,一直传承下去,使得我们的后辈子孙能够也能看到陕北道情,而不是只在博物馆里看到他的残骸。本章小狼不在写其他,只有陕北道情的一些资料,小狼不期望有多少人看完,但了解了解还是好的,小狼建了新群“陕北道情”有兴趣的可以加加,是扣扣群371290501)

  早上九点,正式开始唱戏,唱的当然是陕北道情。

  陕北道情的一些资料。

  陕北道情作为陕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按其流行地域和艺术特点划分,可分东路道情、西路道情和清涧道情。东路道情是指民国初年从山西临县等地传入府谷、神木等县与本地语言、民歌等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道情。西路道情是指从甘肃陇东一带,通过皮影、社火等途径传入定边、靖边、横山等县与本地的语言、民歌相结合而演变发展起来的道情。清涧道情是专指流传在清涧县及其邻区的道情。其中清涧道情最为盛行、最具代表性,被誉为“正宗的陕北道情”。

  因陕北道情是陕北独有的一个剧种,曲调分东路调和西路调,其声音高亢而奔放,柔情而细腻,既有阳刚之气,又有乐府之风。在榆林的清涧、子洲、绥德和延安的子长、延川、延长、安塞、宝塔等县区,群众不仅喜爱陕北道情,多数人还能哼唱几句,尤以子长、延川、清涧为最。

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《翻身道情》、《兄妹开荒》等道情剧,从陕甘宁边区一唱出,就在祖国的大地上唱红了大半个世纪,至今仍不失为陕北道情的代表。

  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徒唱的经韵,当时是诗赞体。宋代后,经韵吸收了词、曲牌特点,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道歌。其流行于北方的一支,在原韵调的基础上发展为曲牌体,又逐渐演变成戏曲。根据其代表剧目《十万金》看,其早与《西游记》的面世,《十万金》中的《孟姜女哭长城》可以源于唐代国名变文。由此可推断。陕北道情是早于元杂剧或与元杂剧同期的古老剧种。

  如清涧闹道情的到了哪村,那村的人便在村口摆设酒肉,桌旁还要站上两名身穿道袍的人,来接侍、侍应秧歌班,而以演唱为乞食工具的其它戏曲艺术班社则无法得到这种礼遇。而且,道情在发展成为戏曲剧种的初期,扮演的又都是清一色的神仙道化戏,如《目莲救......

  

  诺站书城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