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6章 南川烨烁

  哎,这便是历史上苏轼大名鼎鼎的乌台冤案了。

  (附:乌台指的是御史台,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,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。)

  其实,高萧萧通过这些时日对苏轼的观察,发现他也并不是无辜的小白兔,北宋这些文人,若是对政治不满,就是喜欢将之写在诗文里,皮里阳秋的传出市井中去。是以王安石上台之后,苏轼到底还是按捺不住,想起自己和他的患难之交,躺在榻上,只是睡不着觉,与半夜时分醒来,走到案几前儿,洋洋洒洒,在纸上写下了几千字的箴言,命人专门送了给王安石去。

  可是,其中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,这封情真意切的信件,到了王安石那里后,就鸦雀无声了。王安石也不知看到没有,反正是一个字儿没回,这可大大地损伤了苏轼的自尊心了!当时的他,已经是当时文坛的几个领袖之一了,况又年轻气盛的,是以,这口气儿,就是没有捋顺了。他告诉了司马光,可是司马光也不知是怎么回事,只是在家里看着那些古旧的书籍,对苏轼也只有一个字‘忍’。

  苏轼自是满腹牢骚。他本就是一个豪放不羁之人,这番委屈怎么可能长留心中,自是要舒缓出来,而其中的途径,便是这笔墨纸砚了。况他看见王安石用人,根本就是失察,早在京口试验推行时,就有不妥,如今见他还犯这样的毛病,苏轼自是更加气愤不过,又写了几封信给王安石,无奈,还是没有得到回应。(不要冤枉了王安石,他处在那个位置上,自是日理万机的,那些私人信件堆积如山,他还没有空去看一看。)

  令苏轼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,他的那些诗词在北宋坊间市井疯狂传播,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。小神宗知道了,心中一点也不顾及苏轼昔日还是教过他几天诗词的,看了吕惠卿呈上苏轼所写的《湖州谢上表》这封信,心中也是困惑,吕惠卿便偷梁换柱,口中只是说道:“这个苏轼,分明就是在讽刺皇上,愚弄朝廷么?他是欺皇上年幼,信口雌黄啊!”

  其实这封信,本是普通不过,不妥之处就在于苏轼信上的最后几句话‘陛下知其愚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;察其老不生事,或能牧养小民。’(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,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,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,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。比如御史台里的“新进”们。期间,监察御史何大正摘引“新进”、“生事”等语上奏,给苏轼扣上“愚弄朝廷,妄自尊大”的帽子。苏轼只是些许的讽刺,......

  

  诺站书城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