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铸剑师

  秦桧,黄州人,进士及第,是难得的白面书生,太学学正,堪称一身正气,两袖清风。

  奸臣也不是天生的。

  环境造英雄,当然也造奸臣。这是铁路的双轨,缺一不可。所有人都走在这条铁路上,最后谁变成英雄,谁变成奸臣,只有老天爷知道。

  秦桧能够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,当然是有原因的。

  金兵一夜之间打到京城之下,秦桧为人师表,一言一行都是光明正大,而且还是一个主战派。

  李纲出任尚书右丞,兼任京城留守使,日夜为城防操劳,让全城军民看见了抗战的希望,秦桧当然也看到了。

  更多人看见的是皇榜,小皇帝赵桓为了表明自己的抗金决心,同时表示自己对李纲的绝对信任,在皇榜中写得很清楚:

  敕封李纲为亲征行营使,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为副使,在大晟府设置行营司,可以自主提拔任命官员。并且赐下银钱各百万,朝议、武功大夫以下及将校官诰宣贴三千道,许便宜从事。

  这份皇榜可是威力无穷!尤其是“朝议、武功大夫以下及将校官诰宣贴三千道”,那简直就是石破天惊。

  朝仪大夫,文官第十五阶,从五品的官员;武功大夫,武将的第二十七阶,同样从五品。

  从五品的官职,形象说起来,大概相当于后世地级市的市长,或者相当于整编师的师长,厅级干部。

  也就是说,只要被李纲看中的人,他不用请示朝廷,就可以直接填写一份官诰,让一个平民百姓一步登上从五品的高位!

  秦桧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,并没有轻易冒头说话。一直等到朝中风向大变,从主战变成主和,他才搜肠刮肚给李纲写了一份东西,总体说来包括四个方面:

  第一,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金人提出的条款,不要草率作出决定。

  这一条很关键,意在提醒朝廷不要让李邦彦、张邦昌等少数人把持朝政,实际上间接支持了主战派李纲。

  第二,不要寄希望于求和,应该进一步编练士卒,加强京城守备。

  这一条是旗帜鲜明地抗金,完全和李纲等主战派观点一致,自然最容易遭到主和派得攻击。

  第三,将金使安置城外,不要让他们进城窥探虚实。

  从这里可以看出,秦桧还有一定的战术眼光,而且着眼点还是为了抗金。

  第四,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,太原府绝对不能割让出去。

  这一条说明秦桧具有战略眼光,一旦太原府割让出去,整个河东之地就无险可守。如果金兵从太原府南下,......

  

  诺站书城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