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我的系统叫名人堂

作者: 相信

  要说枪,不能不提矛,犹如说小子,不言老子,矛属于刺兵,乃是枪的前身,后来被枪所取代(或者说进化为枪,这个说法可能更好些),至宋以后,矛就基本不用在战场上了。枪出于矛,正应“青出于蓝胜于蓝”。

  矛是兵刃中最长的兵器,故有丈八蛇矛之称,所谓丈八者,是以周尺来计算的,相当于一丈四尺有余。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,出土的戈、矛、戟这三种兵器,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,下端装有铜,有的矛柄长达6.3公尺。

  矛的由来,从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周代,或周代以前,来历甚是悠久,《典略》中说:“周有屈卢之矛。”只是当时战术未精,各种兵刃使用的方法,极其简单,不比后来的武术,以繁取胜,以多矜奇。在原始社会,人类就用兽角、竹片、尖形石块刺杀动物,后来加上柄,就成了最初形状的矛。周代的五兵,矛占据其二,可以知道矛是那个时期的主要兵器。

  车战时代,两阵相距极远,不拿长兵器肯定要吃亏,所以对阵双方都利用矛作为进攻性的武器,同时配合箭弩。到了后来的马战时代,矛就觉得有点长了,不免有周转不灵之病,一种新的作战兵器呼之欲出,枪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,其实从外形上来看,当时的枪只不过是矛的缩小版而已,不像后来的那样精致,所以使用矛的人就没有使用枪的人多了。

  关于上文提及的车战时代、马战时代,我在第十部分会给大家详细论述。

  汉代,矛的形制甚多,汉刘熙《释名•释兵》:“矛,冒也,刃下冒矜也。下头曰:入地也,松椟长三尺,其矜宜轻,以松作之也。椟,速椟也,前刺之言也。”又说:“矛长丈八尺曰俏,马上所持,言其俏俏便杀也;又曰激矛,激截也,可以激截敌阵之矛也。仇矛,头有三叉,言可以讨仇敌之矛也;夷矛,夷,常也,其矜长丈六尺,不言常而曰夷者,言其可夷灭敌,亦车上所持也;矛,长九尺者者也,霍也,所中霍然即破裂也。殳矛,殳,殊也,长丈二尺而无刃,有所撞于车上,使殊离也。”汉刘熙《释名•释用器》:“仇矛,仇,雠也,所伐则平,如讨仇雠也。”

  《吴越春秋•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越王乃被唐夷之甲,带步光之剑,杖屈卢之矛,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。”

  矛由矛劈、骸、柄、韦尊四部分组成。矛劈,就是矛头带刃......

  

  诺站书城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